近年來,越來越多因為不當服用藥物而引起腎臟衰竭的例子,據臨床統計,大約有四分之一的腎衰竭案例和不當服用藥物相關。
小劉也是其中的一個,在年初他出現了頭暈乏力的癥狀,休息后也無法緩解。因為覺得去醫院太麻煩,又要做一系列的檢查,所以他選擇去路邊的診所拿中藥吃。
斷斷續續吃了半年多中藥,近期小劉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浮腫癥狀,感覺有點不對勁兒......去醫院檢查后,被告知患上腎衰竭了,醫生說這和他長期服用中藥之間有很大關系。
為什么服用藥物會造成腎臟損傷?
腎臟是我們體內重要的器官之一,四分之一的血流都需要經過腎臟來流通,它既是排泄器官也是調節器官。
血液在經過腎臟時的流動速度很快,是為了將血液內的廢棄物沖刷排出,并且保持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雖然它的重量僅占有體重的0.5%,但是卻承擔著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腎臟每天大約需要流入180L血量,但是排出的尿量僅有1.5L,具有很強的濃縮功能。將流入腎臟的水重新吸收回去,血液內的代謝產物和毒素只能通過少量的水排出體外。
藥物在尿液內的濃度會比血液內高許多,這個過程就是尿濃縮。濃縮會讓腎臟內的藥物濃度比其他器官高,尤其是腎小管和腎小管周圍的濃度。
這些藥物會導致腎小管細胞受損,出現直接損傷;也可能會引起腎臟缺血,導致腎臟出現缺氧性損傷。
在臨床上,尿濃縮被分類為急性腎損傷,急性腎損傷包括濃縮和排泄毒物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慢性腎損傷以及梗阻腎損傷等。
一般尿濃縮等急性損傷引起的腎損傷,會在停藥或是治療之后恢復健康(一些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造成的腎損傷是不可逆的)。
慢性腎損傷在早期一般不會有明顯癥狀,等到癥狀出現時往往病情已經很嚴重了,這種腎損傷一旦出現就不可逆,只能通過治療來維持患者的腎功能。
5種藥物列入傷腎“黑名單”,請慎用
1、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常見的有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這類藥物使用時間超過10天就容易引起腎臟損傷。
它們具有不同程度的直接腎毒性作用,進入體內后會和腎組織結合,被體內的腎小管上皮細胞攝取,之后在腎臟內堆積,較多的堆積會引起很強腎毒性,引起腎臟損傷。
2、喹諾酮類藥物
常見的有環丙沙星、諾氟沙星以及氧氟沙星等,攝入這些藥物過量會導致腎功能受損,引起血尿、間質性腎炎發生,沒有及時干預治療還會誘發腎衰竭出現。
3、利尿劑
噻嗪類利尿藥長期服用會降低腎小球過濾率,特別是對于高血壓合并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容易引起少尿、無尿癥狀出現。
而服用速尿劑則容易導致身體出現免疫反應異常,誘發急性間質性腎炎發生。而利尿劑和其他藥物聯用時,產生腎毒性的風險更強。
4、中藥材
大多數人都認為中藥材純天然無副作用,其實這個想法非常錯誤。中藥服用不當或是服用了錯誤的藥物,會給肝腎帶來不可逆的損傷,甚至威脅生命。
雷公藤、益母草以及木通等藥物,治療疾病有很好的療效,但是一旦過量服用或服用不當,就會導致急性腎衰竭出現。
5、造影劑
使用造影劑可能會引起部分人群出現腎內血管收縮導致腎損傷,會刺激活性氧發生,損傷腎臟內的上皮細胞。對于一些本身腎功能不好、“三高”人群,使用時更容易出現腎損傷。
如何減少藥物給腎臟帶來的傷害?
首先,在用藥之前一定要遵醫囑定時定量,不要盲目自行購買藥物,或是聽信偏方、秘方。在醫生開藥之后,不要自行增減藥量,嚴格遵醫囑。
其次,服用一些可能會引起腎臟功能受損的藥物時,要定期檢查腎功能。當發現腎功能有出現異常表現時,及時咨詢醫生是否更換藥物或調整劑量。
最后,一些本身腎功能較差、腎功能較弱的老年人,在用藥之前,要及時告知醫生自己的身體情況,避免因為用錯劑量而給身體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
在日常如果需要長期用藥的話,還需要注意多喝水,保證有足夠的尿量來促進藥物進行排泄。一旦發現身體有異常表現,一定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要拖!
參考資料:
[1]《哪些藥物最傷腎?藥物的腎毒性不可不知》.中國醫藥報.2018.11.21
[2]《這些藥物易傷腎》.廣州日報.2015.11.1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擅長領域:尿毒癥、IgA腎病、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臟損傷、狼瘡性腎炎、腎結石、前列腺炎、冷球蛋白腎損傷、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等。
擅長領域:擅長治療狼瘡性腎炎、乙型肝炎相關性腎炎、血管炎腎臟損傷、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IgA腎病、高血壓腎臟損傷;糖尿病腎病、急性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腎小管性酸中毒、膀胱炎、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炎等常見腎臟疾病。
擅長領域:擅長治療狼瘡性腎炎、乙型肝炎相關性腎炎、血管炎腎臟損傷、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IgA腎病、高血壓腎臟損傷;糖尿病腎病、急性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腎小管性酸中毒、膀胱炎、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炎等常見腎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