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Migraine)是一種出現反復輕度或重度頭痛的慢性疾病,通常伴有各種自主神經系統癥狀。通常這種頭痛為單側性質(僅涉及一側頭部),并伴有搏動,可持續2-72小時。相關癥狀可能包括惡心、嘔吐、對光線更加敏感、對聲音更加敏感,且肢體活動會加重疼痛的感覺。
其中,三分之一的偏頭痛患者均能感到病癥先兆:短暫的視覺、感覺、語言或肢體障礙都意味著頭痛即將發作,被稱為先兆性偏頭痛。而更多的患者主要為無先兆性。
一項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報告說,幾種偏頭痛療法與短期疼痛結果的改善有關,證據的強度各不相同。
目前,普遍認為偏頭痛的病因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的綜合作用所致。其中,近7成患者都有遺傳因素的原因。同時,激素水平的波動也可能是一個因素:在青春期之前,受到偏頭痛影響的男童比女童要稍多;但在此之后,受到偏頭痛影響的女性則比男性要多出兩至三倍。同時,通常在懷孕期間,偏頭痛的影響會減弱。
盡管目前有治療偏頭痛的預防性藥物可用于減少偏頭痛發作的頻率,但許多患者對這些治療沒有反應或無法忍受。一項回顧法國、德國、日本和美國偏頭痛患者治療的研究表明,43%的偏頭痛預防性藥物治療患者有藥物失敗或更換藥物的病史。
此前,一項III期試驗顯示,靜脈注射依托珠單抗(Vyepti),一種被批準用于預防偏頭痛的抗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抗體,在偏頭痛發作時開始使用顯示出療效。這兩項研究都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進行了報道。
為了評價在偏頭痛發作時開始使用托珠單抗的療效和相關的不良事件,來自美國的科學家開展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再次發表于JAMA上。
2019.11.04-2020.07.08期間,在美國和格魯吉亞國家的47個臨床中心進行的3期、多中心、平行組、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參與者(18-75歲)有超過1年的偏頭痛病史,并且在篩查前3個月內每月有4至15天偏頭痛,在中度至重度偏頭痛發作期間接受治療。
干預組予以托珠單抗100mg(n = 238)治療,安慰劑組予以同等量的安慰劑(n = 242),兩組分別在中重度偏頭痛發病后1至6小時內靜脈注射。主要的終點事件是頭痛或伴隨癥狀(惡心、畏光或畏聲)消失的持續時間。次要終點是在輸液開始后2小時內無頭痛伴隨癥狀的發生。
在480名接受隨機治療的患者中(平均年齡44歲;84%為女性),476人完成了研究。與安慰劑組相比,托珠單抗組明顯地更快地擺脫了頭痛煩惱(中位數,4h vs 9h;OR=1.54)和相應的伴隨癥狀(2h vs 3h;OR=1.75)。在輸液后2小時,托珠單抗組和安慰劑組頭痛的自由度分別為23.5%和12.0%(組間差異=11.6%;RR=2. 27),沒有伴隨癥狀的比例分別為55.5%和35.8%(組間差異=19.6% ;RR=2.25)。同時,結果在輸液后4小時仍有統計學意義。
此外,與安慰劑患者相比,依托單抗組在24小時內使用搶救藥物的患者明顯減少(分別為31.5% vs 59.9%;組間差異=-28.4%;OR=0.31)。10.9%的依托單抗組和10.3%的安慰劑組發生了治療相關不良事件;最常見的是超敏反應(依托單抗,2.1%;安慰劑,0%)。但沒有發生治療突發的嚴重不良事件。
綜上,依托珠單抗治療顯著減少了頭痛發作并縮短了癥狀緩解的時間。
參考文獻:
Winner PK, McAllister P, Chakhava G, et al. Effects of Intravenous Eptinezumab vs Placebo on Headache Pain and Most Bothersome Symptom When Initiated During a Migraine Attack: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1;325(23):2348–2356. doi:10.1001/jama.2021.7665
擅長領域:擅長垂體腺瘤的診斷和處理以及經蝶竇顯微外科垂體瘤切除術,膠質瘤、腦膜瘤等顱內腫瘤以及脊髓腫瘤等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擅長領域:小兒內科常見病,小兒癲癇、神經免疫。ǜ窳职屠C合征、重癥肌無力等),肌肉病以及小兒神經系統常見病。
擅長領域:中風后遺癥、各種神經痛、特發性面神經麻痹、偏側面肌痙攣、視神經脊髓炎、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運動神經元病、癲癇、偏頭痛、緊張性頭痛、血管性癡呆、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重癥肌無力、周期性麻痹、炎性肌病、睡眠障礙、眩暈癥、神經癥、自主神經功能不全、高血壓病、冠心病、高脂血癥、糖尿病、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等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對內科疑難雜癥的中醫辨證治療有獨特經驗。